K8凯发旗舰厅AG发财(中国)官网
    K8凯发旗舰厅AG发财(中国)官网

【动物界全系列】等翅下目—木白蚁科(下):堆砂白蚁

  • 文章来源:未知 / 作者:admin / 发布时间:2024-01-28
  •   铲头堆砂白蚁(学名:Cryptotermes declivis)是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的一种动物。

      上颚及头前部黑色。头后部暗赤色。触角、触须、胸、腹皆淡黄色。头形短而厚,由背面看近于方形。位于头前端的额部不呈垂直的截断面,而呈斜坡面,坡面与上颚所形成的交角明显大于90°,坡面凸凹不平,坡面两侧及上方有隆起颇高的边缘。此边缘在坡面上方中央凹下,因此形成左右两个部分。头的其余部分光滑,无明显皱纹,仅在头顶中部有一大形浅坑。触角位于上述坡面基部两侧。触角窝下方及内上方各有一强大朝向前方的突起;下方的扁形,内上方的圆锥形,大小约相等。上唇后部为横方形,前部侧缘合拢成三角形。触角11-15节。眼在触角窝后方头的侧壁上。上颚短小扁宽。左上颚中段有两枚矮大的齿,第一齿略微斜向前,第二齿朝向内。右上颚也有两枚朝向前的齿,其部位比左颚的两齿略靠后。前胸背板宽度与头宽大约相等,前端中央为大楔形缺口,并在缺口两侧各形成三角或半圆形向前突伸的部分,此部分略翘起,覆盖于头的后端;后缘中央略凹向前。腹部长,足极短。

      头赤褐色。触角、下颚须、上唇褐黄色。胸、腹及腿节黑褐色。胶节、附节淡黄色。翅黄褐色。头近长方形,两侧平行,后缘弧形。复眼小,介于圆形与三角形之间。单眼长圆形,位于复眼上方,靠近复眼但并未接触。后唇基为短横条,嵌于头亮,与额部的界限不明,不隆起,其前线节;第二、三、四节长度相等,或第二、三节长度相等,第四节略较短。前胸背板与头宽相等,整个前线凹入,后缘中部略凹向前。前后翅鳞大小不等。前翅鳞覆盖后翅鳞。翅面布满刻点。

      前翅翅脉:Sc脉极短,R脉伸达翅长的1/3左右;Rs脉伸达翅尖,由基部至末端,约有7个短的支脉与前线相连;M脉在肩缝处独立伸出,最初比较靠近Cu脉,但在伸达翅长的1/2-3/4时即折转与Rs脉相连,并另有不明显的分支与Rs脉及Cu脉相连;Cu脉共有10余个分支,近翅鳞的分支色较深,以后的分支较暗淡。后翅翅脉与前翅相仿,区别是M脉不在肩缝处独立伸出,而是由Cu脉分出,分叉处与肩缝甚为接近。

      为纯粹木栖型白蚁。从分群后的一对脱翅成虫钻入木质部分创建群体开始,其取食、活动基本局限于木材内部,与土壤没有联系,不需要从外部获得水源,不筑外露蚁路,过着隐蔽的蛀蚀生活。除蛀蚀室内木构件外,常在野外的林木和果树建立群体。群体由数十只至数百只所组成。群体中没有工蚁,其职能由若蚁代替。不筑固定形状的蚁巢,在建筑木材或生树中蛀成不规则的隧道,蛀食之处就是巢居所在。能蛀蚀各种干燥、坚硬的木材,我国南方群众称其为干木白蚁或干虫。粪便呈砂粒状,并不断从被蛀物的表面小孔推出来,落在下方物体上,集成砂堆形状,这是发现这类白蚁的一个重要依据。

      若蚁与群体隔离后,约经7天左右能形成补充繁殖蚁。初期补充繁殖蚁可能很多,但最终只剩一对被保留,其余团互相残杀而死亡。具有原始繁殖蚁的群体不产生补充繁殖蚁。补充繁殖蚁同样能产卵、孵化,是建立新群体的另一条重要途径。有翅成虫在一年中各个月均可出现,但分群在我国以4—6月居多。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或群体衰老时,有产生较多有翅成虫的趋向。

      铲头堆砂白蚁除危害木材外还危害荔枝、咖啡、榕树、椰子、黄槿、无患子、枫杨等活树。

      截头堆砂白蚁(学名:Cryptotermes domesticus),是木白蚁科堆砂白蚁属的一种白蚁。上颚和头前部黑色,后部赤褐色,头部近于方形。头前端截面与上颖的交角小于90 。在木建筑中为害木门、窗框、家具、梁、柱等干硬木材。

      头前部黑色,后部赤褐色,上颚黑色,触角第1、2节棕色,其余浅黄色,胸及腹部淡黄色,前胸背板的前部分棕黄色。

      头部厚,似方形,两侧平行,后端圆,头前端呈垂直的截断面,有凸凹不平结构;截面边缘略隆起并在顶部中央有一个凹向后方缺刻,侧看截面与上颚成小于90°的交角;头顶和头侧上方均凸凹不平,近头后端及侧下方较光滑;触角窝下有一强大前伸突起,触角窝内上方有一较小朝前的锥形突,眼位于触角窝正后方;上颚短、扁宽,前端尖锐,向上翘起,上颚内缘有3—4个缺刻,缺刻间距颇远。形成矮平小齿;上唇短小,呈半圆形;触角12—14节,第2节长约为第1节的1/2,第3节短于第2节,第4节最短,常呈盘状,以后各节较长,念珠状。前胸背板前缘中央有大缺刻,向前上方翘起,常盖于头后,缺刻后有一横沟,前胸背板后缘圆形。

      头长方形,复眼小,单眼位于复眼上方,紧邻复眼,前唇基长约相当于后唇基长的2倍,触角16节,第3、4、5节相等,略短于第2节,触角窝背方有一个淡色斑点,大于单眼。前胸背板与头等宽或稍宽于头,前、后缘中央皆内凹,前翅鳞显著大于后翅鳞,并覆盖后翅鳞一部分,前翅脉Ss很短或缺,R约伸达翅长的1/3,Rs有7—8个分支,M自肩缝处独立伸出,在翅中点以前距离Cu较距离Rs近,以后弯向前,在翅长3/4或2/3处与Rs相连。后翅脉R伸达翅长1/3以上,约达1/2处,Rs约有5、6个分支,M在肩缝后由Rs基部伸出,其他同前翅。

      国内分布:广西(南宁),广东(徐闻,湛江),云南(河口),海南(万宁,文昌,保亭,崖县,儋县,海口,澄正,福山),台湾。

      国外分布:印度,泰国,马来半岛,印度尼西亚(苏门答腊,加里曼丹岛),新加坡,太平洋地区(马里亚纳群岛,巴布亚新几内亚,新所罗门群岛,斐济群岛。

      为害橡胶木材及其所制成的家具。截头堆砂蚁成、幼虫在橡胶木材内串蛀、形成不定形的隧道内取食为害,使木材失去经济价值。

      小楹白蚁(学名:Incisitermes minor),属楹白蚁属。分布在美国加州南部西海岸。1937年一位乡绅由香港带回木箱而将小楹白蚁传入浙江宁海。寄主于木材、桥梁、电缆、图书、棉麻等。

      兵蚁的头背面长方形,两侧平行,额部向前倾斜。触角10~14节,第3节长,棒状。上唇近矩形,较宽短,前缘中部微突,有数枚长毛。前胸背板宽大,前缘深凹入,后缘稍平。

      这种白蚁适应于加利福尼亚州及周边地区本土的地中海气候。这是一个相对干燥的气候,夏季炎热,许多地区降雨量少。它住在加州橡树林地以及其他居住在树上的当地生态系统。它们在加利福尼亚湾月桂树,柳树,纯棉树,橡树和梧桐树的死亡地带,树桩,堕落的树枝和原木中建造巢穴。在靠近人类居住的地区,它生活在许多类型的本地,引进或栽培的植物,如玫瑰,火棘,夹竹桃,赤杨木,白蜡树,鳄梨,角豆,柑橘,接骨木,桑树,核桃和许多种类的杏仁树旁。

      它也不一定需要植物。它也很容易在木结构中建成殖民地。这是家庭害虫。它已被引入木制家具和木材出货的新领域。观察到一个木凳被殖民化。在结构中,它会影响木地板,窗框,门框,面板和拱腹。它占用电线杆。在日本,它影响到了了榻榻米。

      已扩散至美国其他地区以及墨西哥等地,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入日本,很快扩散到亚洲的其他地方。由木材,如木箱、地板、门窗及家具等携带很容易传播。1937年一位乡绅由香港带回木箱而将小楹白蚁传入浙江宁海,建群繁殖,并造成局部的危害的木材常被蛀食一空,只剩下外表一层很薄的皮壳,里面则充满了粉末及排泄物。由于群体较小,蚁巢结构比较简单,习性又耐干燥,因此便于人为携带及运输传播。此外对房屋建筑、树木、江河堤防及水库堤坝、铁道枕木、公路桥梁、电杆电缆、古代文物、图书资料、帐册收据、棉麻制品、贮藏粮物及农林作物等都构成威胁。

      福建新白蚁(学名:Neotermes fujianensis),木白蚁科的一种白蚁。分布于我国福建南靖地区。

      恒春新白蚁(学名:Neotermes koshunensis),木白蚁科新白蚁属的一种白蚁。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恒春。

      台湾木白蚁(学名:Kalotermes inamurae)是木白蚁科木白蚁属的一种动物。

      头长方形,背缘稍隆起。上颚外缘方形,尖端内弯。左上颚具3枚齿,尖端2齿尖锐,第3齿宽,齿顶分2叶。靠近第2齿与第3齿之基部有1小形的齿状突起,右上颚有2强壮的三角形齿,上唇极短,前缘方形,宽度两倍于长度,触角15节;基节柱形,中部较狭,第2节及第4节均相等,第3节倒圆锥形,前端增大很多,复眼痕迹明显。前胸背板四边形,宽于头,前缘强烈凹向后;后缘接近直,中部略内凹,侧缘弓形,后侧角宽圆形,前侧角方形。胫节有3枚端齿,其中两枚向下,一枚向外。

      上面红褐,下面较淡。头及前胸背板光滑。头部四边形,前缘近于平直,后缘圆形,眼大,圆而突出。触角14节,其长度为头长之两倍。第2节与第3节相等。上唇短,未覆盖上颚之尖端。前胸背板似肾形,前缘内凹,后缘几近于直,中部略内凹。